很多人在選購食用油的時候,會發現瓶底有一些沉淀物,大腦第一時間反饋的就是:這種食用油有問題,不能吃!但其實這個存在歧義的,食用油出現沉淀物并不一定意味著它不健康,在某些情況下沉淀物可能是由于油的自然氧化或結晶過程而產生的。那么食用油中為什么會有沉淀物,而這些沉淀物是什么,對人體有沒有害呢?跟著小編一起來探索吧。
1.溫度過高
食用油在低溫情況下,如果低于其凝固溫度,會出現石蠟狀物質,隨著溫度升高,這些物質又會變成液態,導致食用油中出現少量沉淀物;這是正常現象,不影響食用油的正常使用。但是如果把食用油長期放在爐灶暖氣管近的地方,其高溫會加速油脂氧化,出現沉淀物,久而久之食用油就食用就存在一定的隱患。
2.長時間陽光照射
與第一點不同的是,長時間的陽光照射產生的高溫也會影響到食用油,因為食用油時需要放在背光陰涼和通風好的地方,長時間陽光照射,陽光中的紫外線會讓食用油加速編制,從而產生沉淀物,破壞食用油質量。
3.過濾工藝不夠
如果食用油在食用油過濾器上沒有,充分的過濾和次數的減少那么在食用油靜止的情況下,就會出現有少量的沉淀物。在大家選購的時候,也可以觀察一下所選購的食用油是否有沉淀物,是否是過濾工藝不夠所影響的。
4、摻雜次油
如果食用油摻雜了一些劣質的油質和摻雜了一些次質的優質,那么食用油的沉淀物會增加,顏色不會特別純正,味道會比較復雜。所以從,食用油的沉淀物可以判斷食用油是否摻雜了劣質油或者是次質油。
5.密封不嚴
密封不嚴對食用油的傷害也比較大,很多人在做完飯炒菜之后,就會忘記把瓶蓋擰緊,這時會接觸氧氣,油的過氧化值就會逐漸上升,產生變色、變味、有沉淀物等,長期食用會嚴重影響健康。
6.用塑料制品儲存
用塑料制品儲存食用油,塑料制品中的化學成分會溶于油中,這樣會產生沉淀物。
華泰精煉設備廠家提醒大家,像是低溫下會出現結晶,食用油形成白色或淺黃色的沉淀物,通常不會對健康造成威脅,只需在使用前將油加熱至適當溫度,沉淀物就會溶解在油中。但如果沉淀物呈現黑色或深褐色,并且伴有異味,那么很可能是油在儲存過程中受到了污染或氧化過度,這種情況下,就不能在繼續食用了。
Copyright @ 1988-2024 河南華泰糧油機械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豫ICP備2024085556號